中央社會工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日前在重慶市舉行新就業群體友好場景建設現場推進會,強調要加強關愛凝聚,多措并舉推動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1月,中央社會工作部、中央網信辦、住房城鄉建設部等8部門聯合出臺措施,明確推進友好場景建設,推動優化住宅小區、商場、樓宇等配送環境,加強對快遞員、外賣騎手的關心關愛,幫助解決進門、停車等急難愁盼問題。安徽、重慶等地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友好場景”建設,通過一系列措施為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提供便利。
優化路線——科技賦能 實名進門
新就業群體需要什么,“友好場景”就提供什么。當下,各地積極探索借助信息化手段,為新就業群體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
安徽省合肥市上線“自助易行”小程序,計劃打造500余處“快遞友好社區”。以廬陽區萬科森林公園睿庭小區為例,外賣騎手送餐時只需掃描二維碼進入小程序,選擇身份類型即可生成專屬二維碼。后臺系統迅速核驗訂單真實性,經門崗安全員審核后,騎手便能獲得7~30天的通行權限,再次送餐無需重復登記,刷碼即可進入小區,非工作時段權限自動關閉,在保障效率的同時,也筑牢了安全防線。這一做法既為物業服務企業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又極大地方便了外賣騎手的工作。實測數據顯示,每單外賣在小區內的停留時間大幅減少40%,配送效率顯著提高,配送延誤投訴量也隨之明顯下降。
“以前登記得報樓棟、房號、訂單信息,現在全程零接觸,5秒就能進門,太方便了。”外賣騎手趙師傅說道。為解決新就業群體在小區進門難等痛點問題,重慶市搭建“小哥來了”數字化應用平臺,打通騎手進小區的“最后100米”。目前,該應用已在全市7508個“友好小區”推廣,累計掃描5萬次,外賣騎手平均入門時間從原來的3分鐘大幅縮短至5秒。在渝中區,住房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等部門通過一鍵掃碼、后臺核驗,實現了“人、訂單、小區”精準匹配。騎手日均登記時間減少了78%,物業服務企業的人力成本也下降了近40%。化龍橋街道江山華庭小區物業服務中心與外賣站點建立了外賣騎手—物業服務企業溝通群,對異常配送行為及時預警;萬科錦程小區物業服務企業將快遞柜、電梯監控與小程序數據進行聯動,破解了包裹丟失等高頻問題。
完善設施——高效分揀 有序停放
小區門口常常被快遞車輛“圍得水泄不通”,居民日常出行受阻。盡管安裝了阻車裝置,但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一些地區的創新舉措為解決此類難題提供了新思路。
北京市朝陽區惠中園小區在大門口設置了“騎手友好分揀區”,既滿足了快遞外賣高效分揀、配送車輛臨時停泊的需求,又與居民主要出入通道保持了安全距離,確保居民通行順暢無阻。分揀區建成后,小區進一步加大巡查執法的頻次和力度,合理設置阻車裝置,全方位保障環境整潔、道路暢通。為鞏固治理成果,小區還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向居民普及分揀區設置意義和管理規范,引導居民共同維護小區環境。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針對外賣騎手“停車難”這一痛點問題,打造了“小哥泊車位”,“治理+服務+管理”模式讓騎手們真切感受到了城市的關懷。針對午晚餐高峰時段非機動車亂停放以及外賣騎手無處停車的難題,泰順縣用明黃色標線劃定區域并清晰標注“小哥泊車位”字樣,為騎手打造了專屬的停靠空間。為保障車位能夠長效使用,泰順縣推廣“執法宣傳+商家協助”協同管理模式。執法隊員向商家現場演示并做好停車引導,協助騎手有序停放車輛。
在湖北省荊門市高新區望兵石社區新天城大廈前,外賣騎手小李將電動自行車停進亮黃色暖“新”車輛停放處,取餐送貨一氣呵成。每到用餐高峰,該社區就成了外賣騎手和快遞員車輛的“聚集地”,停車難等問題尤為突出。該社區聯合商戶、商圈等單位,在新天城大廈等5處新就業群體聚集地設置了200米專屬停車區,可提供約150個電動自行車停車位,滿足“快停快走”需求。停車區用亮黃色線框和色塊裝飾,標注“暖‘新’車輛停放處”,有效化解了停車難題。
升級服務——打造驛站 一應俱全
為切實增強新就業群體的城市歸屬感,多地打造驛站,為奔波在大街小巷的新就業群體搭建起溫馨港灣。
福建省福安市蓮池社區打造的“暖新驛站”坐落于七圣長廊,覆蓋周邊多個快遞站點與外賣訂單密集區域。驛站內,飲水機、充電設備一應俱全,可隨時補水和手機充電;配備“愛心安全帽”,提供隨借隨還服務,貼心守護騎行安全。針對新就業群體的夏季高溫作業需求,驛站定期開展“夏日送清涼”活動,為快遞員、外賣騎手等戶外工作者送上冰袖、清涼油、藿香正氣水等防暑物品,幫助他們抵御酷暑考驗。一位外賣騎手說道:“以前覺得自己是‘過客’,現在更有了參與城市建設的歸屬感。”
江西省贛州市大余縣首個臨街專屬新就業群體24小時不打烊“暖心驛站”開放,加上原有的22個“暖心驛站”,在城區范圍內初步構建起了新就業群體“5分鐘可達休息圈”的暖心服務體系。此外,大余縣還在新就業群體主要聚集區精心搭建“友好街區”,目前已有32家“友好商戶”主動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遮風避雨、歇腳納涼、送水充電等貼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