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北京市石景山區在城市更新行動中交出亮眼答卷。該區創新舉措,喚醒閑置鍋爐房、地下空間、城市邊角地及老舊廠房“四個空間”,解決民生痛點,提升城市品質,激發產業動能。
挖潛利用并存,高效利用閑置空間。改造升級閑置近20年的廢棄鍋爐房,打造“八角·幸福鄰里”便民服務綜合體,集養老服務、社區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務、體育健身、文化休閑、兒童游憩等多元服務于一體,不僅有效盤活閑置資產,解決老舊危房問題,補齊街道公共服務短板,而且一站式化解周邊居民買菜難、吃飯難、維修難、看病難、養老難、活動缺場地等日常困擾,真正實現“小空間大民生”,成為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標桿,為老舊廠房改造提供可復制經驗。
堅持科技賦能,建設大型智慧停車庫。面對老舊小區“停車難”痼疾,充分利用調色板花園地下空間,打造綠地復合利用典范:地上是市民休閑公園,地下建兩層智能停車庫,規劃1660個停車位,有效滿足周邊大型居住區居民停車與休閑需求。該項目是石景山區首個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的停車場,在城市綠地復合利用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堅持民生為本,“和美匯”點燃社區商業新活力。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多方共贏”模式,盤活五里坨菜市場、招待所及周邊城市邊角閑置地,打造集超市、影院、餐飲等多業態于一體的品質型社區商業服務中心+街道會客廳“和美匯”,既有效補足石景山西部片區生活服務短板,又創造就業崗位600余個,為集體土地更新與邊角地利用提供了新范式。
堅持創新引領,工業銹帶成為高精尖研發高地。石景山區積極推動傳統工業廠區“騰籠換鳥”,原北京巴威公司的大型廠房正從傳統制造基地向聚焦高精尖產業的科技研發中心轉變。經改造升級,現有廠房轉型為科技研發中心,項目保留紅磚立面、大型設備展品等工業遺產元素,延續歷史記憶,同時融入現代研發辦公功能,實現“保留歷史風貌、注入現代功能”的有機更新。
閑置鍋爐房變身“一站式”便民綜合體,綠地之下“挖”出千余個智慧停車位,激活邊角地打造活力商業中心,老舊廠房打造成科技研發中心……石景山區城市更新項目生動詮釋了盤活閑置資源、推進復合利用的城市更新理念,優化了人居環境,更在合作模式、空間利用、融資路徑、帶動科技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石景山經驗”。
未來,石景山區將繼續深化城市更新,精心謀劃實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更新項目,讓更多沉睡資源煥發新生,賦能市民美好生活,努力建設人居更舒適、功能更完善、產業更高端、文化更彰顯的首都城市西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