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某項目維保人員在對升降機進行維保作業時發現塔吊吊鉤鋼絲繩張拉變形,立即向項目部匯報塔吊已經脫軌。經仔細檢查,鋼絲繩確已脫軌并存在起毛現象,且銷軸有明顯磨損。項目部管理人員立即要求塔吊停工,安排人員更換塔吊鋼絲繩及銷軸,并且對所有塔吊的使用情況進行摸排,徹底消除隱患后再恢復施工作業。事后,項目部給予該維保人員1000元獎勵。
在建筑施工領域,安全是重中之重,為有效防控風險,推動安全生產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各地主管部門、建筑企業積極探索,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成為關鍵舉措。
建立內部報告獎勵機制
去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要求推動建立完善各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促進生產經營單位自覺主動、動態性開展事故隱患自查自糾,構筑安全生產領域的“人民防線”。
江西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迅速落實要求,指導督促轄區內建筑施工企業及在建工程項目部,全面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明確事故隱患報告實施范圍和人員、受理事故隱患報告的機構和流程、報告的內容和途徑、獎勵標準和方式及權益保護措施等內容,制定實施機制。同時,壓實建筑施工企業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工作的主體責任,督促企業落實主要負責人責任,明確機構和人員專門負責相關工作,把推動措施落實到具體在建項目工作中,確保各項規定落地落實。將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建立及落實情況納入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未建立機制、未實質性開展的建筑施工企業及時督促整改。對機制建立落實不到位、事故隱患整治不力或發生事故的,依法依規從嚴懲處。
河南省鄭州市城鄉建設局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了關于推動落實建立完善生產經營單位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的通知,要求建立全員參與的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覆蓋所有從業人員,包括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一線工人及臨時聘用人員,并按照隱患等級(一般、重大)設定差異化獎勵標準,突出實效性。實施閉環管理,確保安全隱患“發現—報告—整改—獎勵—公告”全流程閉環,杜絕形式主義。結合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重點、安全事故頻發區域、隱患密集領域,緊盯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區域,圍繞人的不安全行為、設備不安全狀態、環境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等進行內部報告,同時提出整改的合理化建議。
科技賦能機制運行
不少建筑施工企業在建立機制的過程中,積極創新,借助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率。
湖北聯投創新上線“建管云·隱患報告獎勵系統”,該系統采用“平臺+大屏+移動端+安全獎罰”的管理模式,工人發現隱患后,使用手機拍照,配上簡單說明,通過隱患報告小程序上傳,項目安全員和安全管理部門按照程序核實,迅速整改,及時消除隱患。同時,系統管理員每日可在線查看項目隱患報告臺賬、獎勵排名、扣罰排名,若出現重大隱患,系統會自動提級推送預警信息,實現分級預警管控,形成移動端APP應用數據實時與電腦端、大屏端同步,實現隱患態勢、整改態勢一屏統覽。通過隱患報告標準管理、安全獎罰等,實現全員事故隱患報告管理,將事故隱患報告與獎懲掛鉤,激發全體員工安全意識,不斷提升全員安全管理水平。
江蘇省要求各地結合智慧工地、建安碼等工作,推動建筑施工企業以房屋市政工程在建項目為載體落實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推動施工企業或項目明確受理從業人員報告事故隱患的機構人員,靈活采用微信小程序、電話、電子郵箱等多種受理方式并在醒目位置向全員公示,簡化報告程序、暢通報告渠道,讓從業人員清楚“向誰報告、怎樣報告、報告什么”。積極引導施工企業或項目通過“江蘇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統”或“智慧工地”平臺對報告的各類事故隱患做好記錄,形成報告獎勵清單臺賬,如實記錄員工內部報告事故隱患的時間、部位、問題和排查整改及舉報獎勵等情況,實現事故隱患的查找、舉報、排查、整改、獎勵等各環節的閉合管理。
強化激勵引導
在上海市士林華苑二期項目,一位工人在結構變更拆改施工過程中發現外腳手架的上下通道設置不連貫,部分屋面甚至需攀爬腳手架方能抵達,存在顯著安全隱患。該工人立即將現場情況及施工需求詳細進行反饋,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增設通道的建議點位。該項目事故隱患內部受理部門立即到場進行處理。項目依據公司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制度,對其予以公開表彰,并獎勵現金400元和其他物品。
建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機制,對建筑施工企業意義重大。獎勵機制能激發工人主動報告隱患的積極性,將隱患扼殺在萌芽,將“要我安全”變為“我要安全”。同時,獎勵機制改變以往“處罰為主”的管理模式,增強員工歸屬感與認同感,推動安全管理從事后追責向事前預警轉變,優化整體管理效率。
對于獎勵措施,上海市要求建筑施工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按照相關規定,在安全生產費用中提取、設立事故隱患內部報告獎勵資金。對從業人員報告事故隱患的行為及時進行獎勵,要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鼓勵“小隱患小獎,大隱患大獎”,對報告重大事故隱患等突出問題及報告事故隱患直接避免了傷亡事故發生或重大財產損失的,應予以重獎。同時,加強生產經營單位報告事故隱患從業人員合法權益的保護,結合實際,對事故隱患報告工作開展較好的單位和個人,在業績考核、評優評先及人員獎勵、晉升等方面予以傾斜,強化激勵引導。